简体 繁体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乡镇信息公开 >> 县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动态 >> 正文
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打造全产业链实现 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字号:[ ] 【下载Word】 【下载PDF】
 索引号:xnyncj/2023-00103 时间:2023-10-30 09:41:55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张家川县通过政府主导、科技引领,主抓引品种试验示范、建基地辐射带动、抓项目惠农增收、育产业提高效益等措施,使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脱毒种薯大面积推广,单产明显提高,效益不断彰显,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集中优势产区。

今年以来,采取企业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营销产业模式,解决农民群众生产销售后顾之忧,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益,使马铃薯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立足实际,依托项目谋发展。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地处关山西麓,平均海拔2011.4米,年平均气温8.1℃,年平均降雨量519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凉,是种植马铃薯最佳适宜区域。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把马铃薯生产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片带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2022年依托中央省级、县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落实马铃良种繁育基地1.6万亩。2023年,积极落实中央省级衔接资金安排马铃薯产业到户、种植基地建设、马铃薯高标准绿色原种生产基地建设补助项目3个,补助资金1922.3万元,马铃薯原种种植面积3.5万亩。全县马铃薯面积13.5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52.3万亩的25.8%。衔接资金补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科研引领,试验示范选品种。申请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部省联动科技特派团重点专项,由张家川县农源东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天水市农科所、甘肃农业大学共同承担“张家川县马铃薯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申请实施了东西协作早熟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试验技术研究项目,引进天薯系列、中薯系列、陇薯系列、甘农薯系列等30多个新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试验,30座,原种生产基地500亩。依托天水市农科所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适合天水气候特点的马铃薯新品种,为张家川县品种的更新换代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投资建设马铃薯组培楼、原原种生产网棚、马铃薯种子贮藏窖,打造马铃薯基础种薯生产基地,为我县乃至周边县区提供优质马铃薯种薯。

补齐短板,技术集成搞培训。针对张家川县马铃薯品种单一等问题,县上利用天水市农科所和甘肃农业大学等技术优势,开展马铃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专题培训、马铃薯种植大户培训、马铃薯种植基地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骨干培训3次,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天水市农科所在刘堡镇刘家村马铃薯基地开展了原原种和原种关键技术优化等研究工作;与定西农夫薯园脱毒马铃薯快繁公司张家川县分公司、天水中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川县尚谷种植合作社签订合作种植协议,在马鹿镇龙口村、恭门镇恭门村、张家川镇刘家村采取黑色全膜覆盖垄上栽培技术种植马铃薯原种500亩。测产结果表明,虽然受生长后期干旱天气影响,马铃薯原种生产田较大田增产显著,马鹿镇龙口村种植品种平均亩产3800公斤左右,张川镇刘家村种植品种平均亩产2300公斤左右,恭门镇恭门村种植品种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

延伸链条,发展产业提效益。2023年在刘家村流转土地200亩,建成马铃薯贮藏窖300平方米,种苗生产网棚30座,从定西引进荷兰15号、新大坪、陇薯16号、陇薯22号、冀张8号等96.5万苗,栽植4000平方米,年生产原原种1000万粒。同时投资4800万元,目前正在龙山镇西沟村建设一条年提取约1000吨马铃薯食品级蛋白生产线和一条年产约1.5万吨的粉渣饲料生产线,预计可年加工鲜薯10万吨,提取食品级马铃薯淀粉2万吨,蛋白1000吨,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年利润1000万元。投资800万元,建设一条精饲料生产线,利用粉渣等生产精饲料,预计年产量1万吨,年产值3500万元,年利润230万元。

张家川县从基地建设、科研繁育、贮藏销售、技术服务、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正在建设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马铃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引领马铃薯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版权所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备案号:陇ICP备120005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52502000101号 网站标识码:6205250002  网站地图

主办:张家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张家川县张家川镇阿阳大道168号张家川县行政中心3楼  电话:0938-7886150  投稿邮箱:zjctougao@163.com

实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