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持续实现粮食稳产增产。2025年,张家川县继续以小麦为重点作物,开展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带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现结合我县小麦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锚定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集成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环节增产技术,推进粮油单产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突出小麦规模种植主体这一关键,发挥示范带动积极性,通过应用优良品种、宽幅沟播、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播机收等实现小麦大幅增产,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步伐,形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融合配套,提高小麦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打造2个小麦单产提升科技示范基地,力争示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较全县平均亩产提升3%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小麦均衡发展。
二、技术路径
立足我县实际,突出小麦生产,在县域内小麦种植重点乡镇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以“培肥地力精细整地、精量半精量适期播种、播前播后镇压、一喷三防全覆盖”为重点,实现提单产增总产目标。在品种上,引进推广抗寒、抗旱、抗锈、抗倒伏、优质、高产的兰大211、中梁44、陇原235等品种,优化布局,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撑。在技术上,以宽幅匀播技术为核心,集成优选品种、药剂拌种、科学施肥、缓控释肥、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摆脱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促使小麦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病虫防控上,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地下害虫及蚜虫的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
三、重点任务
(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提单产带农户。遴选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50户小农户参与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实现“四个率先”:率先承担大面积单产提升。遴选支持10家种植规模适度、技术装备适宜、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主体,落实关键技术,带动小农户提单产;率先面向小农户提供便利服务。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开展单环节、多环节托管服务,带动广大农户提升小麦单产水平;率先开展技术集成和模式展示。建立经营主体与专家信息双向互推、与农技人员有效对接机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活动,推动关键技术和增产模式先试先用;率先展示单产提升成效。聚焦服务小麦生产和小农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宣传单产提升成效,展示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
(二)强化优良品种推介应用。紧盯“高产、抗逆、优质”目标导向,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团小麦产业组,采取联合攻关方式,加快推广兰大211、中梁44、陇原235等抗寒、抗旱、抗逆、高产的优质小麦品种。
(三)强化集成技术普及推广。以“高产、节水、高效”为核心,加强技术模式试验研究,开展技术攻关,靶向发力突破制约瓶颈。以宽幅匀播技术为核心,新引进宽幅沟播、全覆膜沟垄穴播,集成配套优选良种、药剂拌种、科学施肥、缓控释肥、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组织专家领办示范田,开展高产新品种、高性能农机、高效新模式等技术装备展示应用,组织农技人员进乡村、包农户、联主体,开展全要素技术集成、全环节农技培训、全周期指导服务。
(四)推进主力机型配套升级。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加大关键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和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的引进,支持配强单产提升主力机型,提升农机作业服务能力,扩大先进适用机具应用面积,引导农户适时择机精细收获,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五)加强技术供给与集成推广。开展小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遴选推介,联合科研院校、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力量,协同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农技推广APP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新技术推广和问题咨询解答,丰富指导服务方式。
(六)推进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加强与气象、植保等部门会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控。适时开展小麦统防统治,力争小麦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七)整建制大面积单产攻坚。组织规模种植主体开展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奖补调动种植主体积极性,充分挖掘地、种、肥、药、耕、种、管、收全环节增产潜力,集中资源、集聚力量、集约项目,组织专家全程参与,加强对单产提升的技术指导培训,建立样板示范基地,全面带动全县整建制创建,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四、实施程序
按照细化方案、主体申报、过程记录、验收测产、资金奖补的程序推进实施。
(一)组织申报。各乡镇积极动员辖区内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参与,通过村、镇择优筛选,向县农技站上报申报表,明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技术措施、目标单产等基本信息。农技站根据实际,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论证等方式遴选公示后,确定具体的实施主体,并指导落实关键增产技术和田间管理。经营主体申报要求:
1.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等,证照齐全,工商年报、税务报送等正常有效;
2.申报法人或主体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验,社会信誉良好,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
3.补助作物为张家川县域内规模连片种植的小麦,以主体单一规模连片面积为准,不得分散拼凑,拆分组合;
4.种植地块土壤基础条件好,作物长势旺,产量达到并超越全县平均水平;
5.原则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中连片规模不少于100亩,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规模种植不少于200亩,农业企业规模种植不少于500亩;
(二)过程记录。采取一主体一方案的方式,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根据小麦生长节点,县农业农村局适时开展督查检查,了解重点技术落实情况。
(三)测产验收。小麦收获季节,经营主体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提出测产申请,由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开展抽样实收测产,根据结果进行单产水平排序。
(四)资金奖补。根据关键技术措施到位情况、测产排序和项目资金规模,采取阶梯化奖补,平均产量较全县小麦平均产量每提升1个百分点,每亩奖补10元,原则上每亩奖补标准最高不超过80元,并对单个主体奖补资金设定最高限额,原则上农业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合作社最高不超过30万元,家庭农场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五)资金安排。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5年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农发〔2025〕1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项目资金38.56万元主要用于:
1.规模种植主体小麦单产提升行动奖补资金18.48万元(奖补面积4820亩);
2.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7.712万元(每亩补助16元);
3.单产提升项目区小麦春季追肥肥料补助9.64万元(每亩补助20元);
4.项目宣传费2.728万元,主要用于开展项目督查、观摩学习、培训宣传、示范标牌制作、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的张小麦单产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措施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由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小麦产业组组长任组长及相关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技术路径、规范操作程序和保障各项措施,确保粮油单产提升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具体实施工作由张家川县农业技术服务站牵头,组织主体申报、遴选公示、技术服务、测产验收、奖补落实等各环节,会同乡镇统筹协调抓好该项目工作的推进落实。
(二)强化技术指导。按照省级方案,邀请专家全程参与,从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过程以及项目技术支撑等各个环节进行高层次的指导,确保“一县一专家”机制发挥实效。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测产验收等,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快高产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集中资源、集聚力量,开展小面积高产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全县整建制发展。
(三)强化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小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订单生产,完善标准体系,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小麦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促进产销衔接,产业提档升级。
(四)强化宣传引导。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应用良种、良法、良机,持续强化种粮的科技投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集约化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通过经验交流、典型示范、视频宣传等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宣传经验做法、打造示范典型,形成推技术、创高产、争先进的单产提升氛围。
(五)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专门台账,严格资金支出范围,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果,及时填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https://zyzf.xnzb.org.cn),确保实际支付进度与系统填报进度一致。强化过程管理,全过程建档立案,记录技术落实、资金使用、成效评估等工作内容,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测产结果真实可靠、奖补发放公开透明。
附件:1-5.张家川县2025年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项目申报表、主体档案表、项目验收表
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