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信念把方向。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及时跟进、深入反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督促详细制定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法计划,一以贯之遵照落实,2024年以来组织召开专题学法6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交流2次。严格落实会前学法制度,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认真学习重点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结合实际学,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入行,确保全镇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是理顺职责关系,夯实基础优服务。坚持高起点定位、高规格谋划、高标准落实法治建设工作,及时充实调整全镇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明确综治、司法、派出所、村组社区各方责任,整合、盘活现有资源,规范打造镇综治中心和司法所,严格标准设置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大厅等多个功能室,因地制宜优化设置村级网格30个、社区网格1个,选配专职网格员31名,合理构建网格体系,建立上下协调、运转有序、便利高效的运行机制,逐渐形成“党委主导、政府主责、司法主推、镇村联动、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提高了服务群众质量,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三是凝聚各方合力,依法依规解难题。坚持合理统筹各方力量,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三调对接”机制作用,,常态开展“全方排查排摸、实时统计分析、精准落实措施”基层治理行动,严格对照在册数据,扩大范围动态排摸,登记建档重点人员308名,从严执行“五包一”包抓责任制和定期走访教育制度,逐一开展危险性研判评估,制定化解稳控措施。常态摸排各类矛盾纠纷783件,化解776件,化解成功率达99%以上;办理“三调对接”案件141件,调解成功137件,综合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核办“12345”反映案件138件,群众满意度94%,进一步做到依法依规、合理规范处置疑难事件、化解矛盾纠纷。
四是深化普法治理,广泛宣传造氛围。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抓手,牢牢抓住镇村两级党员干部、法律明白人、村社网格员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利用主题党日、传统节日、进村入户、群众会议等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法律八进”宣讲活动,现场宣传33场次,发放各类资料2.5万余份,组织开展“法治开学第一课”活动4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力求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等国家法律法规宣讲好、解读好,在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疑释惑中,不断加深群众的理解,确保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同时坚持用好用活法律顾问制度,主动及时为全镇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执法活动寻找法律依据,开展合法性审查,不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久久为功维护基层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良好局面。
五是依法履职尽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把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对全镇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安排和使用,始终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请党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始终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决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用好用活“法律顾问”制度,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换证考试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及时对全镇重大决策、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性文件等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提升干部行政执法能力,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同时,对村级项目落实、低保评定、公益事业建设、土地使用、宅基地申报、救灾救济等群众关注的事项,严格督促各村按照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民主决策,确保全镇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公开公正。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律政策学习成效不足。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全面、不深刻,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的措施不多、载体单一,在时时、事事依靠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方面还有差距。
二是执法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目前核定执法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对有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等学习不全面、研究不细致、掌握不深入,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办案能力有高有低,承接管理事项能力不足、成效不够,尚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依法推进治理效能不够。部分执法人员对执法程序不熟悉、不掌握,在规范执法文书、执法环节、执法案卷等方面差距较大,在推进市场管理、乱象整治、罚没查处等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能开具罚单、无强制措施”的问题,工作开展不能闭环。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是勤于学习常谋划,严格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法治建设与改革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严格执行会前学法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思想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法治建设工作、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强化举措抓落实,不断提升依法执法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县镇实际的综合执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分解、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明确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分工、质量要求、时序进度和奖惩措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积极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汇报协调,充实工作力量,建强工作队伍,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换证考试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提升干部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综合施治重实效,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把党的最新理论学习与提升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推动法治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预警在初始、化解在前端、吸附在基层,有效实现矛盾早发现、风险早防范、调解早介入、纠纷早化解,防止矛盾升级扩大,维护基层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