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自然资源局按照中央、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以“重规划、强监管、严执法、促保障、提效能”为整体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充分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共建美丽新张家川,全县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等一系列工作完成较好,为张家川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分类编制工作启动实施,规划服务许可与监督,全县土地要素报批与保障有力。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完成刘堡镇等7个乡镇地形图测绘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97个。“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已基本形成划定成果。本轮按照稳定耕地91.65%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共划定46720.01公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9752.40公顷;综合划定张家川县城镇开发边界围合面积1419.28公顷,控制倍数为1.3897。全县建设用地报批已完成了11个项目(中央厨房、易德仓储中心、伊真香淀粉、人防门等)230.48亩用地的系统录入上报工作,完成了胡川工业园区488.89亩用地的报件组织,正在积极协调上报。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确保用地依法依规,为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把好第一关,共预审18个建设项目,按政策要求及时为21个拟争取项目出具用地预审函。推进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个,总建设规模为146.62公顷,总投资286万元,共计新增耕地面积约6.32公顷。完成乡镇备案的16宗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工作,面积238亩,均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初步编制《张家川县2021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对2021年度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图斑初步筛选完毕。
地质灾害防治和项目进展卓有成效,矿产资源的审批与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全县编制了《张家川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县、乡、村、组、点五级800多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领导带班与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8次5万余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2022年张家川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共搬迁安置群众294户,发放搬迁农户贷款151户,共计755万元,安置房屋建设装修已具备入住条件126户,已全部入住。同时实施庄天二级公路张家川县段沿线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完工5处,胡川镇宁马村等8乡镇10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施工。编报完成第四轮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作,积极支持一勘院申报完成恭门至闫家一带地热找矿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该项目已开展前期基础工作,积极协调申报马关镇西台村一带矿泉水地质找矿项目。大力推进陈家庙矿山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目前已完成地质储量核实、评审,正在编制“三合一”方案,整合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有序开展了全县非煤矿山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土绿化及林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全县完成荒山造林3889.8亩,县城南北山地埂锁边449.2公里,乡镇地埂锁边374.5公里,飞播造林500亩,完成主干道绿化提升77.2公里,通村道路绿化372公里,3乡镇5村广场绿化23562平方米,水系绿化道路41.2公里,完成县直单位包建县域内公路主干道沿线15处生态节点修复与治理,15个乡镇沿县域内主干道公路播种16600公斤花籽任务,林草重点生态工程7.39万亩,全县共栽植各类苗木506.24万株。林长制工作方面。全县共设立了县级总林长2名,32名县级领导重点生态区林长,镇级林长15名,村级林长255名,全县计划设立林长公示牌283块,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完成239块。全县各级林长巡林1600多次。对15个乡镇开展林长制督查检查工作3次,督促整改问题15条,使全县林长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任务,加大不动产确权登记力度。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五减一优”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共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4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5件、《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10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5件。测绘方面:完成了《张家川县“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2021-2025)编撰和审批工作。充分利用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对全县自然保护地、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拟出台我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在征求相关部门的基础上,待县政府审定通过后下发实施。动员购房群众办理转移、换证登记,加大对土地出让金、房屋契税缴纳宣传力度,调度群众缴费的积极性,使群众的产权得到真正的保障。
2023年,张家川县自然资源局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分类编制工作指导力度,规范高效规委会办公室的运作。进一步完善规划文本,力争做到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审查、同步报批。在2023年内全面启动14个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完成92个村庄规划报批、备案工作。
加大土地执法和保护监督力度和测绘工作。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5.23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4.22万公顷,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二是改进卫片执法和日常监管工作,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力度,按照省市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三是积极做好测绘2022年-2025年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作。
加大土地报批及开发利用力度。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用地服务,加快完善、东城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解放路棚户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区生活垃圾回收站迁建、大阳镇中药材加工晾晒厂等11个项目用地的报批工作;积极衔接省市相关部门,督促静天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力争年底前完成静天高速公路张家川段的用地报批,积极为我县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二是抓紧摸底调查确定2023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工作,力争今年再为我县财政创收。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实行土地储备计划管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主动对接相关乡镇、人社、财政、交通等部门,积极推进报批工作,重点保障全县重点项目用地,积极对接省自然资源厅办理用地预审等事宜。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对县城周边生态修复和保护,积极谋划国土绿化规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实施投资850万元龙山镇西门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投资1580万元林草业生态项目,加强与省市对接确保今年谋划项目的落实。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力度。一是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投资850龙山镇西门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项目,积极争取投资1200万元的张家川镇东关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项目。二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督促矿山企业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开展19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剩余工程的施工,消除矿山安全隐患,有效限止水土流失,切实改善全县矿山地质生态环境。
加大不动产确权登记力度。利用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对全县自然保护地、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针对“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把“一小区一方案一专班”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动员购房群众办理转移、换证登记,加大对土地出让金、房屋契税缴纳宣传力度,使群众的产权得到真正的保障。对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建立推进销号台账,加快补齐工作欠账,全力推动我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颁证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张家川县自然资源局按照中央、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以“重规划、强监管、严执法、促保障、提效能”为整体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充分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共建美丽新张家川,全县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等一系列工作完成较好,为张家川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分类编制工作启动实施,规划服务许可与监督,全县土地要素报批与保障有力。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完成刘堡镇等7个乡镇地形图测绘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97个。“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已基本形成划定成果。本轮按照稳定耕地91.65%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共划定46720.01公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9752.40公顷;综合划定张家川县城镇开发边界围合面积1419.28公顷,控制倍数为1.3897。全县建设用地报批已完成了11个项目(中央厨房、易德仓储中心、伊真香淀粉、人防门等)230.48亩用地的系统录入上报工作,完成了胡川工业园区488.89亩用地的报件组织,正在积极协调上报。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确保用地依法依规,为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把好第一关,共预审18个建设项目,按政策要求及时为21个拟争取项目出具用地预审函。推进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个,总建设规模为146.62公顷,总投资286万元,共计新增耕地面积约6.32公顷。完成乡镇备案的16宗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工作,面积238亩,均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初步编制《张家川县2021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对2021年度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图斑初步筛选完毕。
地质灾害防治和项目进展卓有成效,矿产资源的审批与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全县编制了《张家川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县、乡、村、组、点五级800多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领导带班与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8次5万余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2022年张家川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共搬迁安置群众294户,发放搬迁农户贷款151户,共计755万元,安置房屋建设装修已具备入住条件126户,已全部入住。同时实施庄天二级公路张家川县段沿线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完工5处,胡川镇宁马村等8乡镇10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施工。编报完成第四轮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作,积极支持一勘院申报完成恭门至闫家一带地热找矿省级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该项目已开展前期基础工作,积极协调申报马关镇西台村一带矿泉水地质找矿项目。大力推进陈家庙矿山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目前已完成地质储量核实、评审,正在编制“三合一”方案,整合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有序开展了全县非煤矿山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土绿化及林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全县完成荒山造林3889.8亩,县城南北山地埂锁边449.2公里,乡镇地埂锁边374.5公里,飞播造林500亩,完成主干道绿化提升77.2公里,通村道路绿化372公里,3乡镇5村广场绿化23562平方米,水系绿化道路41.2公里,完成县直单位包建县域内公路主干道沿线15处生态节点修复与治理,15个乡镇沿县域内主干道公路播种16600公斤花籽任务,林草重点生态工程7.39万亩,全县共栽植各类苗木506.24万株。林长制工作方面。全县共设立了县级总林长2名,32名县级领导重点生态区林长,镇级林长15名,村级林长255名,全县计划设立林长公示牌283块,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完成239块。全县各级林长巡林1600多次。对15个乡镇开展林长制督查检查工作3次,督促整改问题15条,使全县林长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任务,加大不动产确权登记力度。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五减一优”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共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4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5件、《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10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5件。测绘方面:完成了《张家川县“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2021-2025)编撰和审批工作。充分利用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对全县自然保护地、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拟出台我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在征求相关部门的基础上,待县政府审定通过后下发实施。动员购房群众办理转移、换证登记,加大对土地出让金、房屋契税缴纳宣传力度,调度群众缴费的积极性,使群众的产权得到真正的保障。
2023年,张家川县自然资源局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分类编制工作指导力度,规范高效规委会办公室的运作。进一步完善规划文本,力争做到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审查、同步报批。在2023年内全面启动14个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完成92个村庄规划报批、备案工作。
加大土地执法和保护监督力度和测绘工作。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5.23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4.22万公顷,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二是改进卫片执法和日常监管工作,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力度,按照省市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三是积极做好测绘2022年-2025年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作。
加大土地报批及开发利用力度。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用地服务,加快完善、东城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解放路棚户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区生活垃圾回收站迁建、大阳镇中药材加工晾晒厂等11个项目用地的报批工作;积极衔接省市相关部门,督促静天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力争年底前完成静天高速公路张家川段的用地报批,积极为我县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二是抓紧摸底调查确定2023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工作,力争今年再为我县财政创收。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实行土地储备计划管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主动对接相关乡镇、人社、财政、交通等部门,积极推进报批工作,重点保障全县重点项目用地,积极对接省自然资源厅办理用地预审等事宜。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对县城周边生态修复和保护,积极谋划国土绿化规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实施投资850万元龙山镇西门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投资1580万元林草业生态项目,加强与省市对接确保今年谋划项目的落实。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及矿山生态修复力度。一是加快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投资850龙山镇西门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项目,积极争取投资1200万元的张家川镇东关村地质灾害滑坡治理项目。二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督促矿山企业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开展19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剩余工程的施工,消除矿山安全隐患,有效限止水土流失,切实改善全县矿山地质生态环境。
加大不动产确权登记力度。利用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对全县自然保护地、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针对“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行动”把“一小区一方案一专班”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动员购房群众办理转移、换证登记,加大对土地出让金、房屋契税缴纳宣传力度,使群众的产权得到真正的保障。对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建立推进销号台账,加快补齐工作欠账,全力推动我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颁证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