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简体 繁体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县级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 正文
关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字号:[ ] 【下载Word】 【下载PDF】
 索引号:xrmzf/2025-00036 时间:2025-01-13 11:38:43 来源:  作者:
 

关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6日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以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县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目标任务,以财会监督和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以落实“三保”责任为目标,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统筹财政资源,多渠道筹措财力,实现了全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有序有效,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7444万元的114.74%,超收2571万元,同比增长21.6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403万元,同比增长9.75 %;非税收入完成9612万元,同比增长37.75%。上级补助收入33560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9910万元,调入资金1056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59万元,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2006万元(含再融资一般债券3000万元),收入总量为402259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7022万元,同比下降6.43%,债务还本支出7168万元,上解支出预计3552万元,支出总量为367742万元。全年收支总量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29169万元,预计结余5348万元全部补充当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45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6610万元的81%,比上年减收7263万元,同比下降35.06%。上级补助收入653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0612万元,政府专项债券收入5509万元,收入总量为36114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3962万元,同比下降41.64%,专项债务还本2209万元,支出总量为26171万元。全年收支总量相抵,预计结转下年支出3378万元,预计结余6565万元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用于弥补当年财力缺口。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5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5万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5668万元,加上年结转35486万元,收入总量为81154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4645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36509万元。

(二)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4年预备费预算2200万元,当年实际支出2161.81845万元,主要用于解决2024年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临时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等,剩余38.18155万元全部补充县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全县政府债务情况

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2023年底政府债务余额为26436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71730万元、专项债务192639万元。2024年新增政府一般债券12006万元(含再融资一般债券30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5509万元,当年偿还一般债券本金6000万元,债务余额275878万元,控制在当年政府债务限额289884万元之内。

新增政府债券投向情况。2024年新增政府一般债券 7838 万元,分别用于张家川县2022年城区生态修复工程200万元,张家川县西城中学建设项目2500万元,张家川县建筑垃圾填埋场工程400万元,黄河流域张家川县后川河可持续发展工程1200万元,张家川县马家塬文化馆项目500万元,张家川县老旧小区供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提升改造项目400万元,张家川县城区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工程400万元,张家川县城区弱电管网改造一期工程338万元,张家川县滨河北路供热供水等管网改造工程400万元,张家川县城区智慧路灯建设项目500万元,张家川县西城片区张恭二级路管网及道路改造工程(二期)500万元,张家川县西城路东西延伸段道路及堤防工程500万元。当年政府一般债务结存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1168万元,安排用于张家川县2015-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贷款本金1168万元。

当年新增专项债券3300万元,分别用于张家川县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500万元,张家川县龙山片区集中供热工程2800万元。当年政府专项债务结存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209万元,安排用于张家川县2015-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贷款本金2209万元。

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当年应还一般债券本金6000万元、利息2259万元,实际归还一般债券本金6000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3000万元)、付息2259万元;当年应还专项债券利息6163万元,实际付息6163万元。

(四)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

2023年底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为4159万元。当年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59万元。2024年底全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预计为5348万元。

二、2024年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按照县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预算决议要求,县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财经法规,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财政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收入征管,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建立“周监测、旬分析、月调度”的协作机制,紧密联系征管部门,狠抓财政收入,加强收入征管,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实现了应收尽收。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15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预算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强化财力统筹,保障重点支出。牢固树立“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用财理念,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全面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及重大项目建设。一是“三公”经费预算安排330万元,较上年压减31万元,同比下降8.59%。二是统筹财政资源,多渠道筹措财力,加强对教育、科技、卫生及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2024年,财政总支出达到380989万元,其中:教育支出77417万元,科技支出363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904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279万元,民生领域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得到了有力保障。三是下达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7293万元,全力保障了乡村振兴方面的资金需求,支持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精准把握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主动与省市财政部门衔接沟通,2024年,累计争取到省市专项资金151930万元、政府债券资金14515万元,弥补了县级财力缺口,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四)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监督扩面提质。一是坚持以绩效为导向的监督模式,把预算绩效重点评价发现问题作为财会监督重点,打好组合拳,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三是坚持投资评审机制,不断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最大程度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全县投入各类乡村振兴领域资金54408万元,其中衔接资金47293万元(中央31927万元,省级8281万元,市级1775万元,县级5310万元),东西协作资金6665万元,中央定点单位帮扶资金450万元。其中:衔接资金安排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28313.2万元,占衔接资金规模的59.87%;安排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14600.69万元,占衔接资金规模的30.87%;安排用于就业培训、雨露计划等其他方面资金4379.11万元,占衔接资金规模的9.26%。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全面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总体来看,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财政运行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收支平衡,但是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吸引优质企业和投资的难度较大,影响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我县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来源有限;三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波动,土地出让金收缴难度大,年内基金预算收入任务完成存在较大困难;年内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有限,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交织并存;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化解债务任务较重,财政负担逐年加大。

三、2025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2025年全县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筑牢“三保”底线,确保民生领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努力在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上实现新突破。聚焦重点抓发展,坚持以产业为核心,围绕构建“4+2”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产业振兴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收支预算安排的基本思路是:总体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强预算约束,注重风险管控,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保证稳中有增。支出预算安排全面贯彻零基预算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尽力保障“三保”以外刚性支出,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聚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努力使各重点领域财政投入与县情实际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根据上述思路和全县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2025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16万元,比上年完成20015万元增收1201万元,同比增长6%,加上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85175万元,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6039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4550万元,收入总量为286980万元,比上年预算277865万元同比增长3.28%。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889万元,上解支出2052万元,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支出76039万元,支出总量为28698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是:

足额保障基本民生支出。按照国家民生政策和省市县保障配套要求,安排基本民生配套资金5942万元,比上年预算4000万元增加1942万元,同比增长48.55%。主要为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县级配套基数增加、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提高、县域污水处理运营进一步加强及公交车补助标准提高。

二是安排“保工资”及其他人员类刚性支出。全年人员经费预算15563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8%。具体为:在职职工工资、工资性附加等“保工资”支出预算133821万元,个人取暖费2963万元,一次性死亡抚恤2000万元,“中人”职业年金2000万元,辅助执法人员、抚养人员、其他临时聘用人员等工资支出4002万元,公务员公务交通补贴1196万元,村组干部报酬4837万元,宗教人士生活补助210万元,特岗教师工资417万元,村妇联主席工资报酬、班主任津贴、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养老补助、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等各类其他人员刚性支出4191万元。

全面保障机构运转经费。以国家核定公用经费标准为目标,按照“保运转”政策要求,在综合考量财政可承受能力的前提之下,按照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足额保障机构运转,共安排机构公用经费5455万元,同比下降9.2%。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厉行节约的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预算305万元,较上年减少25万元,同比下降7.57%。

四是切实保障县级专项业务经费。根据全县财力状况,共安排县级专项业务经费12556万元,比上年预算14567万元减少2011万元,同比下降13.81%。分别为: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课后服务费871万元,高中生均公用经费655万元,职工体检经费656万元,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及人才经费1200万元,村级办公费1275万元,工会经费1693万元,税收征收经费300万元,空气自动监测点建设、水土气固废等污染源排查消除工作经费、环境质量监测经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等其他专项共计5906万元。

五是持续保障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根据省级对县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要求,安排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32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0万元。

六是安排县级重点项目资金23979万元,比上年预算29586万元减少5607万元,分别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付息支出2638万元,化解暂付款8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及贴息1700万元,化解隐性债务1000万元,预备费安排220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7447万元,强科技项目安排705万元,强工业项目安排10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县级配套、县级粮油储备补贴资金、县级储备粮油轮换差价补助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扶持资金、初中理化生实验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项目及新时代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等其他项目安排7389万元。由于县级财力十分紧张,诸如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项目无力安排。

安排上解支出2052万元。

八是提前下达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及专项转移支付76039万元,按照省上确定的资金用途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5年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064万元,比上年完成13454万元减少1390万元,同比下降10.33%,上级补助收入86万元,收入总量为12150万元。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2064万元,比上年预算16610万元减少4546万元,同比下降27.37%,专项转移支付支出86万元,支出总量为12150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付息6680万元,债券还本偿债备付金150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404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3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86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55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927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2106万元,收入总计71376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703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4342万元,支出总计71376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5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5年主要工作措施

2025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及时跟进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加强重点支出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兜牢“三保”底线的基础上,加强财政资源配置,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收入保支出,全力以赴完成财政预算目标。一是提高收入质量,增加收入总量。加强部门间协调联系,加大收入征管力度,优化收入结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年度6%的增长目标,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兜牢“三保”底线,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面压减一般性支出,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应保尽保,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超长期国债争取力度,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大力提振消费。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

(二)创绩效严监督,精益求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创新绩效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推行绩效关口前移,准确设置绩效目标,开展绩效事前评估,将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入库的前提条件,确保项目立项准确。强化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益。二是严格财会监督,着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建立财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分领域、有重点、按行业开展财会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发挥财会监督的纠错纠偏作用,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三)活金融强国资,千方百计破解财政发展难题。一是以创新金融模式为切入点,不断激发金融活力。聚焦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开发专属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二是按照“财政+担保”模式,进一步提升担保融资额度,增加担保基金,发挥担保资金杠杆作用。三是以盘活存量资产为发力点,不断提高资产使用率。加大国有资产清理盘活力度,提高存量资产利用效率,减少新增资产购置,规范资产处置流程,提高资产处置的合规性合理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防风险守底线,多措并举保障财政运行安全。一是硬化预算约束,不断降低财政运行风险。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支出,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设置预警规则,进一步规范财政运行。二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配合,督促银行做实贷款投放工作,确保贷款放得出、有效益、能收回,防止出现不良贷款。三是健全监管机制,牢牢守住政府债务底线。按照“法债控限额、隐债降存量”原则,科学合理控制新增债券资金规模,持续提高专项债券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实现收益,按期偿还本息,切实将法定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之内。严格控制新增隐性债务,按计划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健全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统计监测机制,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可持续性。

(五)提素质重管理,持续推进透明阳光高效财政。一是开展财政监督,不断增强全县财会人员的敬畏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确保全县财会人员不越红线、守住底线,持续正风肃纪,构建透明阳光财政。二是健全财政部门内控制度,常态化开展财会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县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备案号:陇ICP备120005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52502000101号 网站标识码:6205250002  网站地图

主办:张家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张家川县张家川镇阿阳大道168号张家川县行政中心3楼  电话:0938-7886150  投稿邮箱:zjctougao@163.com

实名登录